1、从新中国建国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混凝土现场施工中,与搅拌机配套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手推车,1台JG250型搅拌机需配备5—10台手推车才能满足需要,而且经常是候车等料,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劳动强度很大。从20世纪80年代,稍大的基建工程的混凝土运输已被陆续进口的搅拌输送车所代替。
2、我国的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研制始于1966年,当时的华东建筑机械厂与长沙建机院(长沙建机所改名为院)合作研制成功JC2型搅拌输送车。该车以8t黄河牌汽车为底盘、拌筒容量为5.7立方米,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搅拌运输车,填补了国内空白,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该车从1966-1984年由上海华建厂独家生产了18年之久,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一些企业还用国产解放牌汽车,或拖挂式牵引底盘研制成2-3立方米的搅拌运输车,但由于不适合于现场施工而未能得到推广。
3、我国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发展是从技术引进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大量混凝土机械的涌入,迫使国内企业为应急国内市场的需求,首先从搅拌运输车切入,特别是国家允许有计划的购入大吨位的汽车底盘,为自行设计和制造创造了有利条件。1982年10月,原上海华东建筑机械厂引进了日本萱场(KAYABA)(株)的生产技术;1983年,原韶关挖掘机厂以技贸结合的方式引进日本极东公司(K Y O K U T O)的制造技术。到1995年,徐工集团与德国利勃海尔(L i e b h e r r)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2001年,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与西班牙、法国成立了内蒙古北方巴里巴(Bargval)专用车有限公司。继此之后,辽宁海诺、山东方圆集团等企业分别与德国和意大利的有关公司合作,生产的搅拌运输车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4、目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中国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品种型号齐全。底盘的品种,除国外进口的日本五十铃和三菱、德国的奔驰、瑞典的沃尔沃外,国产底盘如济南重汽的豪沃,一汽解放、二汽东风等十几种之多,各种拖挂式搅拌运输车也陆续下线。年产1000辆以上的企业有安徽星马及中集车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徐州利勃海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