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后,中国科学家急了:今天我们有些人还在想给“美国”打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这两天,明星高价薪酬的话题再次被网友揪了出来:


“6000万放在科研上多好啊!”

“有这笔钱,中国科研还愁什么!”

“这些明星凭什么比科学家挣得多!”

.....


可以看出,的确把中国人打醒了,,这是件好事。


但是,有句成语说得好,物极必反


过分的关心反而会影响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比如说这次网友口中高喊的“给中国科研加钱”


工资低就是阻碍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我看不一定。


那是什么?看看下面这张图:



外国人不做,你做这个干什么


"外国人没做过,你做这个干什么?"


6月6日,《科技日报》对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双南进行采访,张老师说出上面这番话。


最后,张双南痛心疾首的表示:中国科学界非常缺乏科学精神!


一针见血,直指核心,张老师的这番话看似吐槽,实则道出了中国科研事业“尴尬”的真相....


中国科研的“尴尬”局面


不可否认,如今的中国,正在迎来一场人类社会史上罕有的“科技大爆发:


2015年,中国科技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率高达15.7%;

2016年,中国科技进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高达57.5%;

2017年,中国多达17项的科技成被列为“世界级”,凭借一国,便超过了整个欧洲;


最大的FAST天文射电望远镜、最美的大飞机C919、最重的12000吨单臂架起重船...



在一波又一波“最字旗”的刺激下,国民的情绪不断被推至高点,,我们似乎真的就从一个“科技大国”转变为了一个“科研强国”!


是的,科技和科研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什么是科技?就是利用已有的科研学说,在理论结合实践之后进行生产的行为;

什么是科研?利用各种手段,为了发现新事物和规律而进行调查、试验的探索行为,换一句话讲,所谓“科研”,其实就是张双南院士口中的“科学精神”!


科技强,科研弱,这是当前中国科学事业最大的隐忧:


2015年,中国累计15817项科技成果中,完全自主化率不过区区的3.1%;

2016年,中国1.5万亿科研经费投资中,94.2%被用于了披着科研外衣的科技投入;



当然,老铁并不是宣扬“科技无用论”,能够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但是,本该科研科技两条腿的中国,如今的现状却是:“科技成果”红红火火,“科研发展”寸步难行...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象。


如果说,科学事业是一棵树的话,那么科研就是地下的部分,科技就是地上的部分,但是如今根部不强的大树,到底是靠的什么生长?


在中国有一个成语:移花接木,如今的中国科技啊,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一棵接在国外科研成果上的歪脖子树!


当然,这种行为还有个更形象的名字:跟班式科研!


中国科研的秘籍——跟班式科研


跟班式科研有不有用?


答案是肯定的,有用,而且有大用!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跟班式科研对我国科研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学来的;

再比如,中国的空气动力理论,学来的;

又比如,搞飞机模型试验的风洞理论,还是学来的;

.....



大家不要觉得写来的怎么怎么样,毕竟那年代我们的环境在那摆着,不学更惨。曾在书中这样写到: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总而言之,在那个年代,中国的科研技术就三个字:跟着学!而且,我们还学到了真东西。


比如计算机。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五十年代的中国压根生产不出来计算机这种高科技。但是他错了,我们不仅能生产出来,而且生产的还是先进计算机。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而中国在1956年通过苏联学习的技术,,并生产了约200台。



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863计划》。在报告中,科学院再次提出:追踪世界高新技术发展。


出发点是好的,毕竟我们当时产业落后、技术落后、思维落后,除了核相关领域,咱没几个拿得出手的。本来,上面的想法就是把追上世界领先水平后,咱就搞自己的东西。所以,“863”计划多次强调一个词:

创新!创新!创新!


但是,搞久了,很多科学家就不想搞独立的东西了,因为没有经济效益。比如高铁的轮子和转向架,中国能做,但很多厂商不敢用,为啥呢?主要是搞科研的没等试验做完就被所在的学校和研究所辞退了。因为你多少年都在做一个又不热、又不时髦的东西,还不如干脆买外国的专利技术回来造。



久而久之,许多科学家也就不搞创新,干脆盯着发达国家,他们搞啥我们搞啥。所以就出现了之前那一幕:发达国家都没搞的,你凭啥搞?


但是,发达国家搞出来的真是好东西吗?退一万步讲,你这么做,难道人家不坑你?咱中国在跟班式科研方面,还真被坑过。


被坑出上万亿的屏幕


几十年前,绝大部分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都是采用显像管,2000年左右,中国每年在显像管的进口上花费大约在90亿人民币。


等到中国砸了几十个亿搞出了,自己的显像管企业时候,液晶时代来临了,中国每年在液晶面板的进口上要花费数百亿美元



于是又开始砸钱,从2003年开始,光是京东方在液晶面板上的投资金额高达3062亿。

等我们在液晶面板上与日航平起平坐的时候,他们又转向了OLED。

三星凭借OLED 屏幕一年可以从苹果赚取近300亿人民币,过几年,又该收割中国手机厂商了.....


“落后”的焊接科研


改革开放初期,国产技术都是垃圾的理论此起彼伏,打着中日友好的旗号,日本提出帮助中国改进技术。

于是上海X船舶制造,把研制多年的“XXX型集约化数字焊接系统”无偿交给了日本,供他们审视。

日本人把这套系统删删改改,换上了一个精美的外壳,标价3亿美金,又卖给了我们。



直到1992年上海X船舶制造与法国XX公司交流合作时才发现,法国标价12亿美元数字焊接系统,80%都是中国在80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专家审视掉的“落后”技术。

当我们再次想要重拾这个系统的时候,荒废了多年的我们,在这一方面已经被日本超越了。


论文里的秘密


在中国的科研领域,论文引用是衡量价值重要的砝码


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不仅总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二,而且总被引用数达到1935万次,超过英、德升至世界第二位。


这里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西方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它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院推出的引文数据库。他的核算方式,就是以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分析来作为对一切科研评价的依据。



所以,美国的SCI在中国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打个比方,SCI于中国科学家而言,就像是高考分数对高三毕业生那么重要。


但问题是,中国要想在上SCI的数据库,就要先把东西交给美国审核。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花费了巨大的科技投资,却帮助了美国科技维持了领先地位,因为它有优先观看权


这是什么?这不就是变相帮美国“打工”啊!


中国不应光靠跟班式科研


正如前文所讲:在一定历史时期及特定条件下,“跟班式科研”是发挥过积极意义的。


但是,在肯定这一发展思路的历史贡献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咱们很多本该得到发展的科研项目,却在所谓的“跟班式思维”下延迟发展甚至流产早夭!


2017年,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历经5年试验在中国诞生,但是谁又知道,这个方案其实早在14年前便已经提出,当年该项目遭到否决的原因很简单:国外权威学者认为,灵长类不可克隆。


2018年,中国终于熟练掌握陆基中程反导技术,但是,,中国便已经出现了兼具“轨道轰炸器”和“中程反导”的先进思维,而如今的美国反导概念,成形却要等到1983年,与克隆猴试验一样,当年试验的下马同样是因为没有同类型的“国外参照”...



不可否认,这是当前中国科研工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遗留的“痼疾”:立项必言“先进参照”、发展必谈“国外经验”。


诚然,在一定时期内“国外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的“甜头”,但是世界在发展,我们在进步,以往的成功,难不成真成了“金科玉律”?


建国初期,中国科技全面落后、人才物资双重窘迫的现状,决定了那个年代的“跟随战略”符合中国国情发展,但是到了今天,中国不仅摆脱了当年无力承担“科研试错”的窘迫困局,甚至在人才和资金储备上,也早已走到了世界前列!



换一句话讲:摸着石头过河是宝贵的“经验”,但是咱们已经上岸了,难不成还要坐等河里的石头蹦出来,再继续摸着回家?科研,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试错的过程,对于国外先进思维,我们可以借鉴,但一定不能依赖!


2016年 ,成功制造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

2017年,中国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实现101.2秒稳定运行;

2017年,世界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如今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人工产生的“反物质”,没有“先进参照”,中国成功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光量子计算机,同样也没有“国外经验”。


东方超环内部


很简单,在反物质上,我们是唯一人工生产的国家、在光量子计算机上,我们就是国外的“先进参照”、在核聚变装置上,中国就算悠着走,排名第二的美国也要追赶最少10年


但是,倘若我们换一个角度,假如当初针对这些项目的科研立项时,我们抱定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缓一缓甚至直接否决的态度来应对的话,那又会是个怎样的结局?


反物质炸弹原理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善于创新和发明的民族,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从来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代的短暂落后让我们与世界脱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只能去做“二流国家”,同样在发明创造上,我们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去搞只会尾随的“二流科研”!


当然,这并不是说对于“跟随战略”,我们就要一棒子打死,正如前面所讲,在特定条件下,“跟随战略”还是有着借鉴意义的,但是,也仅仅只是“借鉴”而已!


老铁还是那句话:历史导致的落后不是我们的错,但要是到了今天还打算继续跟在人家屁股后面,那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堕落和不思进取!

  “写作、出书,我是该放弃,还是该坚

花朵,是四季的精灵。它们将自己最美的外貌展现给世人。每朵花都有不同的花语,对应着它们不同的曼丽姿态;每朵花都有不同的传说,给予它们一层神秘色彩;每朵花引领着不同的季节,世界也俨然成了花的舞台。你可能听说过“彼岸花开放于黄泉边,牡丹花驾于百花之上。鹤望兰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天堂鸟,世上真正的玫瑰种类很少很少······”但你可见过武汉的四季之花,看过由它们主导的艳丽四季,聆听过它们绽放的声音?我们都说“武汉,每天不一样”,那么就让我们看看,武汉花朵的“每季不一样”!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百花齐放,漫山遍野,十里红妆。每逢武汉之春天,花朵们更是欣欣向荣。那么,第一位迎来无限希望的花精灵就是樱花了!早在汉唐时期,樱花就已经普遍栽种于私家的花园中,至盛唐时期,从公园廊庑到民社田间,一临春天,随处可见绚丽绽放的樱花,其壮丽更烘托出我大中国盛世华夏的伟岸身影。细看樱花,花色艳丽,五朵花瓣精致可爱,并列着,其间露出了淡粉色的花蕊,从中由白至粉,毫无瑕疵。

“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由此看来,古人对于樱花的热爱是十分可见的,那么现代呢?身为武汉人,武大樱花之美家喻户晓。春天漫步武大花树下,倘若恰好一阵微风袭来,顺着的不仅仅是一缕幽香的气息,还有那几十朵,几百朵的花瓣儿从天而降,顿时天花乱坠,花开花落花满天!这情景,似一场粉红色的雨,也恰如一场久久不愿意醒来的粉红色的梦······情景盛大,寓意着来年的收获颇丰,寓意着美好的希望!

夏天应当充满激情,不是吗?当,看着“千朵万朵压枝低”的丛丛粉红色的花儿,令人沉醉于其中,十分甜蜜。倘若你坐在樱然了。但也不能让那一股脑的热血,一股脑的火气冲昏了头脑啊!长辈们在我们抱怨夏天炎热酷暑时,总跟我们强调“心静自然凉”,而心静为何?心静为无所求,无所求则无所想,无所想即为淡泊,淡泊即为——朴素。故夏天的引领精灵就是荷花了,这一位“水宫仙子”早在《爱莲说》中被冠以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誉。尽管它的花期有三个月之长,但你可见过它与牡丹比妖艳,见过它慢慢装扮自己,来与其他花儿争奇斗艳?所以,它有着“清白,高尚而谦虚”的花语也是不足为奇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的真实写照。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而又丝毫不沾淤泥的污浊之气,不愧为“花之君子者也”啊!而它的全身上下皆可入药,泻火清新,称其朴素实在不以为过。所以,荷花精灵以其“静”的特点,成为了引领夏日之一的花卉。

谈到夏天,我们是不是也十分喜欢在凉爽的夜晚,吃着可口的冰西瓜,倚靠在母亲身边求她讲故事?有一朵花儿,它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生生相错”它就是彼岸花儿。因为其只有等叶子全部凋零时方可开出鲜艳的花朵的特点而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传说。相传彼岸花只开于黄泉,一般认为是只开在冥界三途河边、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彼岸花如血一样绚烂鲜红,铺满通向地狱的路,且有花无叶,是冥界唯一的花。在黄泉路上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当灵魂渡过忘川,便忘却生前的种种,曾经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虽然彼岸花的故事略有恐怖,但是它的花朵可是真心的美啊!它花茎上的红色瓣儿着生在花茎顶端,花瓣倒披针形。它的花蕊十分的长,又因为卷卷的花瓣,所以远远看着,似一件血红色的裙礼服,而又因为常常三四多花聚在一起,看着就像一把小伞再多了几份艳丽的装饰。

引领夏天的一位是朴素高尚的荷花,一个是寓意着不同传说的彼岸花。它们俩相辅相成,构成了整个夏天的清凉和神秘······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金秋到来瓜果飘香,桂香十里。若到了秋天,那么引导它的花精灵绝对是桂花了!在桂花的花期,它的香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叶子下那一簇簇,一团团的金色的小花,细致得惹人喜爱。细看,四五片小花瓣十分小巧,轻轻一嗅,似乎也没什么花朵的香,最多最多吸入一缕桂香。但是,当它们聚集起来,那个香可就不能用“小,弱”来形容了!那香是如此的浓郁,满满地浸过了树梢,四溢开来。这种香味极其特殊,不如玫瑰浓烈,也有异于茉莉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纵目四望只觉耳目一新。一朵一朵的花儿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共同散发着自己的那一丝丝,一缕缕芳香,终究汇成了这浓郁四溢之香。我们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么“众花散香飘四海”也是如此了!被桂花精灵引导的秋天,香远四溢,与丰收的味道混合着,这才是武汉的秋,武汉的飘香之秋······

“坚强高雅,高忠”是一位精灵的花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关于它的描写。它是梅花,也是武汉市的市花。它与迎春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踏雪寻春何处是?“雪中四友”璨然开啊!而且梅花还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可见梅花在花卉中品质高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飘雪的夜晚,它咬着牙,绽放出如血一般殷红的花朵,盛放出了火焰般的生命。它是如此坚韧,高雅。它深知“开花儿开累了,也别放弃,有晴日就会有严寒,学会在冰冷的心里,期待灿烂花期”于是,这一念头就化作了点点红花,点缀于它的枝头,这些骨朵儿连着一颗温暖的怦怦的心,这一颗心融化了白皑皑的雪,融化了孤寂的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冷,越苦,它越锲而不舍,越坚强!一颗红彤彤的心,也跳的十分快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而既然到了冬天,春节肯定是得谈谈得了。春节讲究团圆圆满,而另一位引导冬的精灵的花语恰好就是:“万事如意、吉祥、美好、纯洁、高尚”“思念,表示团圆”。它就是“纳西塞斯”——水仙花。它与花中之魁梅花,君子之花荷花,花中之王牡丹、凌霜绽妍菊花、王者之香兰花、花中皇后月季、繁花似锦杜鹃、花中娇客茶花、十里飘香桂花,被称作是中国的十大名花。水仙花朵秀丽,花香扑鼻,清秀典雅。花瓣多为6片,也有8片的,似椭圆形,花瓣末处呈黄色。花葶自叶丛中抽出,高于叶面;一般开花的多为4-5片叶的叶丛;花期一两个月。因为其寓意十分美好,常常与春节期间摆放于家中。它的花剑挺立,花朵素雅,多于碧绿的叶中忽隐忽现。这一位“凌波仙子”代表的是团圆和吉祥啊!

由一身傲骨的梅与代表吉祥如意的水仙带领着冬天,冬天便充满了温馨与挺拔的坚韧···

每朵花儿引领着不同的季节,虽然每朵花都有不同的花语,但它们都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虽然每朵花都有不同的传说,但它们凝聚成了一个不朽的传奇!四季有花,花开四季,武汉的每一个四季之花,都在为武汉代言。春樱,夏荷、彼岸;秋桂,冬梅、水仙。武汉的四季有它们,四季便是花的季节。四季花开,开花四季,在这个硕大的花世界。你已经见识到武汉的四季之花了吗?

持?”在经历小说出版无门,抱着厚厚的书稿在成都街头失声哭泣后,余蕾回到仁寿家中,擦干眼泪,再次将书稿寄往了萌芽出版社。对于自己的小说,“挣钱与否并不重要,能否出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会坚持,因为这些文字将酿就我青春的泡沫,哪怕尘封得泛黄时,只要我想起,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这便足够。”余蕾说。 
  初三学生一年写下10万字小说 
  白色的卡通T恤,七分裤,运动鞋,一身稚气的打扮。“青春是一种美好的记忆,我喜欢把自己的感情、成长融入小说中,小说里的人物是我情感发泄的载体。”捧着自己的小说《青春匆匆醉红颜》,余蕾显得有些腼腆。 
  余蕾父母均在外打工,家中仅有年近八旬的奶奶和正在上小学的弟弟,因此,照顾家庭的重担便几乎全部压在了余蕾的肩上。“余蕾很文静,放假了也不到哪去耍,连电视都不看,就在自己的房间看书写东西。”余蕾的奶奶说。 
  据余蕾初中的班主任老师黄胜介绍,余蕾是个很刻苦的学生,学习历来都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处于前茅,尤其是语文成绩,作文写得很不错。学习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尤其是各类文学著作,平时还经常和一些同样喜欢写作的同学一起讨论。 
  “平时上学我不能写,我只能在放暑假时写,写小说会上瘾,一旦开始,就无法停笔。”余蕾说,她是从去年暑假开始构思小说的,构思用了一周时间。这之后,她将自己平时的休闲时间,全部用在了写作上。今年7月20日,余蕾10余万字的小说终于完稿。“写这部小说,把我平时阅读的积累都拿出来了,同时,我也感到自己知识面还是有所不足,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高额费用,出版小说梦断蓉城 
  小说,记录了余蕾情感懵懂的历程。一年时间,3本厚厚的书稿写成,余蕾已经忘记,她到底用掉多少支笔、有多少个夜晚挑灯疾书。因此,在写下最后一个字合上书稿时,余蕾也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在升入高中之前,将自己创作的小说出版。然而,经过多方打听后,余蕾发现在家乡小镇寻求出版自己小说的渠道,犹如一个遥远的梦。 
  7月底,余蕾抱着自己的书稿独自来到了成都,试图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遗憾的是,她的梦想被彻底粉碎:虽然通过媒体找到出版社,出版社告诉他,自费出书要支付高达数十万元的出版费。显然,这对仅靠父母在外打工维持生计的余蕾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几十万元!我听到这个数字后几乎昏了。”走出出版社的余蕾,除了哭泣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别的途径宣泄内心的伤感,“写作、出书,我是该坚持还是放弃?” 
  小说内容令老师既惊又喜 
  “我喜欢写作,从小我就喜欢看席慕容和柴静的小说,想靠写作挣钱是我最初的想法,在经历过这些事后,我明白了许多,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与记者对话时,长着一张娃娃脸的余蕾话语中多了一份沉重。 
  一对男女从初三到高三,相互爱慕,在大学经历过诸多困难和挫折后,终于得到双方父母的肯定,岂料这个时候,女主角患上不治之症,男主角是坚守不离不弃还是转身离开?说起自己的这部小说,余蕾坦言和萌芽的风格比较相近,基调都比较忧伤,几许淡淡的华丽。和萌芽上面许多作者比起来,余蕾告诉我们,自己的小说还比较稚嫩,无论在语言或者思想上都不够沉练,何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思想,种种因素加起来注定不能和别人的小说一模一样。 
  “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校园,关于工作、关于社会,都有一些涉猎。”和许多年少轻狂的少年作家比起来,余蕾言语中没有丝毫的自负,“年龄和经历的限制,注定我只能写到一些表象。” 
  对于自己学生的作品,黄胜老师说,“我真的是既惊又喜!惊的是,在初三那么紧张的时候,余蕾能利用空余时间写出10万字的小说。喜的是,她的作品并不是堆砌之作,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深度的,是和她平时各方面的积累分不开的,比如说那句‘有时候远离才是永恒的接近’,就充满了哲理的意味。” 
  调整心态,坚持比写作本身更重要 
  在被媒体关注之前,北斗镇几乎没有人知道有个14岁的女孩子这样编织着自己的这个五彩斑斓的梦,“我只对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提起过我在写小说。”说到这里,余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在经历成都街头失声痛哭之后,余蕾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一时间,赞扬和批评之声络绎不绝,“许多人都说我了不起,这么年纪轻轻就能写小说,但也有很多人看不起我,这么小点的女娃子,能写出什么样子的小说!”余蕾和许多女孩子一样,被赞扬了高兴,被质疑了失落。 
  “这个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要摆正心态,毕竟我现在自身知识面还差得远,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综合能力也十分有限。”正是因为老师的这番话,让余蕾觉得,写出小说了不应该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新的开始。 
  现在,高中录取通知书已经顺利到了余蕾手中,余蕾告诉我们,即便是小说不能出版,她也不会因此而分心,调整好状态升入高中学习,好好珍惜平日里学习的时间,抓住机会多练练笔。 
  “我还是会继续自己的写作之路。”余蕾告诉我们。“当你全力追逐天边的夕阳的时候,你也会因此而可能错过脚下美丽的风景,说不定,脚下的风景比天边的夕阳更加美丽。对我而言,写作是件美好的事情,但坚持远远比写作本身更重要。”

 “她看过的书,很多大学生都不一定看得懂。”年仅12岁在读小学六年级的黄引已经将《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世界名著都看了一遍,最近在看由印度作家阿兰达蒂所著并震惊文坛的一部小说——《微物之神》。她喜欢阅读欧美史诗类文学著作,会对国内一线作家韩寒、郭敬明、六六等作品风格“评头论足”。下半年,她的个人校园成长小说《春末夏至》将要出版,小说主人公以她自己为原型,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少女淡淡的忧伤。

  在宁海实验小学,像黄引这样热爱文学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形成风格各异的校园小说。今年下半年,由他们自己编著的14册10万字长篇校园成长小说将要集体亮相。

  六年级女生要出10万字小说

  在宁海实验小学教学楼一楼通道的墙面上有一块专门展示学生作品的园地,有长篇小说、日记专辑、作文教材、个人诗集……

  “这些出版物,要么是学生自己所著,要么就是集结了学生作品。”宁海实验小学童声文学社指导老师胡文杰告诉记者,有一定文字功底,热爱写作学生都可以加入童声文学社,没有其他门槛限制,“这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潜能,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思想去感受生活。”

  六年级一班的黄引,曾经也患有“作文头疼症”,认为写作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在加入童声文学社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其他社友的影响下,她的写作灵感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喜欢看的书不但多而且杂,甚至超过一些大学生的所看书目。

  “《百年孤独》、《瓦尔登湖》、《达芬奇密码》都已经看过了,现在在看《微物之神》和《乔布斯传》。”黄引说,自己偏好欧美史诗类文学著作,韩寒的作品也比较喜欢。

  谈及文风,黄引认为自己带有青春而又忧伤,这一点从她正在创作的10万字长篇校园成长小说《春末夏至》可以看出。主人公就是以她自己为原型,故事梗概是:一个叫江南的女孩,因为个子矮小而自卑自闭——直至她离开那个靠窗的位子,与自己不太了解的男生万言柯同桌,她的价值观开始改变……

  “学生们都是以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为写作对象,最终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从而对生活进行记录、整理、描述。”胡文杰告诉记者,除了黄引外,还有应怡璐、胡华等13名学生,他们的作品都将会在下半年集体出版。

  学生作品总量超百本

  出版14册长篇小说对宁海实验小学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该校自1997年起开始“童声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本真的记录为基础,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以镜像等形式还原和深化情感体验,以多点训练为途径,优化语言表达系统,升格学生的作文能力。

  从2006年始,该校又将儿童文学引入课堂,与作文教学结合,并引领同学们尝试着校园小说的创作。同年,该校学生叶跃凡的长篇小说《你的笑容真美》正式出版,向全国发行。目前,全校已出版长篇小说15本,短篇合集7本,再加上各种日记集、作文教学、个人诗集等,总量超过百本。

  “校园小说的介入,给了学生一个思绪纵横驰骋,恣意飞扬的空间,为枯燥单调的校园生活增添了盎然生机,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可以在虚构的小说中得到满足,在小说中,可以由自己来决定人物的命运和情节的发展,往往写着写着,小作者就把自己写进去了,这也正是学生喜欢创作小说的原因。”胡文杰说,“儿童文学,让学生的声音更纯净,让学生的语言更具有文学味,让学生的心灵更丰盈和充实。”

  多位小作家受“冰心作文奖”垂青

  小学生写长篇小说,是噱头,还是实力?这从一些专业人士的评价则可管中窥豹。

  “读到这些书,内心突然有想哭的冲动,一般来说不感动我的文字,我是不会向出版社推荐的。”一位资深图书编辑曾如是评价。

  作为童声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同时也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协会员的胡文杰更是赞叹连连:孩子们的文字水准丝毫不输一些成年作家,好的几部作品我还会反复研读。

  2006年,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文学奖项,也是我国目前惟一的国际华人儿童文学艺术大奖——“冰心作文奖”评选中,该校共有9位同学获奖,占到全国得奖总名额的近十分之一。其他各类省市奖项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的作品大多是由出版社主动找上门要求出版,还多次入选全国书博会好书候选榜单。”胡文杰得意地说,“各类作品出版总量已达几百万册,其中仅小说《小脚印校园成长故事》系列丛书销量超过50万,还有不少出版商邀请我们的‘小作家’去北京、上海的中小学签名售书。”

  然而最令人高兴的是,一人创作,引发全班参与。写作的风气如星星之火般迅速点燃了全校学生的创作热情。许多同学还搞不清什么是小说,只是把它当作日记来写了,当故事来编了。写作不再是“绩优生”的特权,而是成了众多学生抒发心意的途径。“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字,来自孩子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全校发动创作,这在全国都少见。”胡文杰乐呵呵地说道。(薛丛川 王家法)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时事军报

新闻资讯  /  全球军事  /  大国解读

发表1分钟前
查看:58200

感谢阅读《时事军报》觉得本文不错,欢迎分享!爱我中国心!传播正能量

拒绝冷漠!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