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文学|独家】红旗连队——太焦铁路四十年(10)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摄影|诗意的炊烟 


开挖隧道最难过的是冬季。山西的冬天野外阴冷干燥,洞内却潮湿冰冻,尤其遇上雪天,被汗水、洞内潮气湿了的棉衣根本干不了,施工人员虽穿着棉衣却冷彻肌骨。

 

由于长年在隧洞内作业,尽管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也无济于事,有不少施工人员因吸入大量粉尘而得了肺矽病。这种职业性疾病具有相当的潜藏性,当时未感觉到,过了十几年后,病症才渐渐显现出来。

 

参战人员心里只有国家和人民,只有不怕流血牺牲,从不考虑个人利益和得失。他们最大乐趣是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解决,最大的幸福是盼着太焦铁路早日通车运营。

 

在修筑太焦铁路的战场上,平遥县民兵团打打仗,打硬仗,一度成为名声赫赫的红旗连。

 

平遥县民兵团负责榆社县境内社城至石会区段的基础设施修筑。他们以部队军事化编制为基础,按照“四好连队”建设标准,将3300名民兵划分了6个营24个连2个直属排。抽调了一批办事认真、,分别担任了民兵团的指导员、连队卫生员、后勤外采员。组成了施政人才齐全、班子结构合理、能打硬仗的施工队伍。其中,该团二营八连驻扎在榆社县境内的两河口乡郊口村。

 

民兵团的任务是,在铁路技术人员指导下,负责路基土石方、沙石料和道渣的备料和夯实路基,短遂道、涵洞的开挖,中小型桥梁、挡墙工程的修建。这是修铁路最基础、最艰苦、工程量最大的活计。每连定有劳动定额,完不成任务的要组织民兵加班。

 

八连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修筑涵洞。

 

一顶安全帽,一把铁锹,一把铁镐,这是民兵们在修筑涵洞时身上携带的全部装备。

 

全连民兵在铁三局技术人员指导下,冒着严寒,每天集中施工奋战达10多个小时。从挖基、备料、灌注混凝土、使用沙浆,到垒模具、上沥青等,所有程序都做到了严格把关,复核精细。初始,修筑挡墙、垒砌涵渠,所需石头大都就地取材。因对当地山崖上炸取开采的石头质地不了解,难免将风化石砌入路基基础。这时,八连民兵便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并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重新返工,将砌入的石头撤出,换上质地坚硬的石头。在这样自我严格要求下,他们圆满完成了首座直径跨度4米、洞长28米的涵洞。

 

随后,八连又接受了第五孔涵洞的施工任务。这座涵洞的桩号完全处在两座山丘的夹缝中,除了挖基时可适度使用炸药外,水泥、沙子、石子、块石都没有堆放的场地。面临雨雪对工期的影响,施工人员心急火燎。大家群策群力,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利用地形地貌,搭起了三个平台,倚山脚开辟出了放置搅拌机的场地,硬是破解了地势狭窄的难题。

 

第三工程局接管工程时,把郊口村对面山沟里一座四柱三孔十六米的中桥施工任务交给了二营八连。接到“硬骨头”后,八连上下马上行动起来。早晨六点钟,天刚放亮,搅拌机和卷杨机就响了起来。五十多位民兵紧张地劳作在各自的岗位上,整个工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灌注混凝土是具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为了提高工效,民兵们集思广益,想了不少新招。平遥县原政协主席雷秀堂在回忆录中描述了八连民兵革新搅拌机的情景:

 

“搅拌机系统比较原始,为了提高效率,施工人员进行了小改小革,将卷扬机用钢丝绳吊了一只长方形吊桶,吊桶底部可以自行开闭。钢丝绳拉紧后,吊桶关闭,钢丝绳松驰时,吊桶开启。一个吊桶可装一立方混凝土。为了灌注混凝土,在距离立柱顶部三米高的空中,用沙杆与木板搭建了一个平台,,混凝土通过管道灌入立柱模型。平台上有四员大将操作,立柱模型里有四人捣固。为了比较稳当地把握吊桶的走向,平台上的人员在吊桶上拴了一根粗绳子,这样能够比较准确地将混凝土灌注到桥墩的模具内”。

 

最终,他们破天荒地完成了由民兵独立施工的中桥建筑工程。

 

修筑铁路,用最简单两句话来概括就是:打眼放炮,出碴进料。

 

太焦铁路桥连洞,洞连桥,沟堑随处可见。施工过程中,有的地段需要把整座山头削掉,填到深崖沟壑里。修建石会车站站场时,平遥县民兵团二营八连面临的是需要炸平两座山,填平一道沟。要把两个山头炸下来的渣土石头定向填进沟里,就必须进行大爆破。八连民兵日夜兼程,从横到竖,多层面挖了八排炮眼,圆满完成了两个山头所有炮眼的凿挖、装药、回填,共填装炸药162吨。定向爆破时,惊天动地的一阵轰响,爆炸的冲击波震的山崖都发了“抖”,几千上万方的土崖随着爆炸的气流“飞”到预想的山沟里。他们以准确无误零事故的优异战果,受到了团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八连民兵干中学,学中干,保质保量完成了指挥部下达的开凿隧道、修建中桥、挖堤填堑等各项施工任务,每项工程均顺利通过了铁三局技术人员的验收。从社城到石会,长达16公里内的十二座涵洞和中型桥梁,都是八连民兵所建,都饱含了八连民兵的心血,一座比一座坚固美观。由此,平遥民兵团二营八连,成为太焦铁路修筑工地上其他民兵连争相“学、赶、超”的一面旗帜。

 

与此同时,晋东南地区施工现场的“战斗”也如火如荼。当时的晋东南地区,包含沁水、阳城、高平、晋城、襄垣、屯留、平顺、黎城、壶关、长子、武乡、沁县、沁源、长治等县市。

 

大会战涉及单位多,人员多,领导新,环境新,任务新。但参战民兵都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做到了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

 

晋城县民兵团首战襄垣县五阳区段的路基填土。礼义城关连承接任务后,立即进行了动员,、,鼓起了全体民兵的干劲。开战第一天,天还未亮,民兵们都不约而同地起了床,借着月光上了工地,紧锣密鼓地大干起来。大家“一分一秒算,争分夺秒干”,当天就填土200余方。有个民兵叫周天富,肚子痛得厉害,他强忍着坚持干活。副排长侯小旦两眼红肿看不清物,但仍坚持推车。民兵们怕他出事,不让他推车,侯小旦放下平车却拿起了铁锹帮着其他民兵铲土。就连炊事员也抽出时间上了工地。连续奋战五昼夜,突破了二千五百方,创造了每日人均7.5方的记录,实现了首战告捷。

 

1971年5月,晋城县民兵团完成襄垣县五阳区段的路基填土任务后,马上移营沁县,继续征战。

(待续)


作者简介


曹俊,山西榆社县人,生于1964年12月,现供职于太原南铁路工务段。喜好为文,、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上千篇。编著了多本企业文集,出版有散文集《喊山》。




这里是榆社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发表榆社作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

发表在县域外生活的榆社籍作家作品。

发表来自五湖四海的热爱文学的朋友的作品。

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通告:2018年6月6日起赞赏功能升级,原创文章选择赞赏账户才可以开启赞赏。赞赏金额会直接打到被邀请的作者赞赏账户中。目前榆社文学只有一个邀请账户名额。所以大部分作者作品还不能启动赞赏功能。

期待您的支持

敬请不吝赐稿

 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本期编辑:水银月亮

文字校对:曹   俊

摄影图片: 诗意的炊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